德彪西《大海》的音符在夏夜流淌,芬兰指挥家埃萨-佩卡·萨洛宁执棒纽约爱乐乐团,为2025上海夏季音乐节(以下简称MISA)拉开序幕。本届MISA的主题是“写给未来”,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。萨洛宁这位舞台上的“阿汤哥”,正以指挥棒为桨,引领古典音乐这艘天然之舟,在生态意识的觉醒之海中破浪前行。
此次萨洛宁是第三次造访上海,他敏锐地感受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活力,上海乐迷的素养与对音乐的专注力,以及上海深植的音乐历史传统。说到纽约爱乐乐团与MISA的长期合作,萨洛宁认为这并非单纯引进演出,而是注重文化外交与教育功能,避免国际巡演“演完即走”的浅层交流。“乐团不仅是音乐表演者,更可以通过合作传递艺术理念、开展教育活动。”
芬兰指挥家埃萨-佩卡·萨洛宁执棒纽约爱乐乐团,为2025上海夏季音乐节拉开序幕。
在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大堂正中,一棵用彩色塑料管和杯子等材料制成的《重生之树》引人注目。体现环保追求的不仅有艺术装置,还有音乐作品。萨洛宁曾创作《雾》,和MISA开幕音乐会的作品之一德彪西的《大海》,都描绘了自然的力量。演出前,萨洛宁在接受文汇报记者采访时,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——古典音乐,本身就是一门低碳艺术,与大自然有着血脉相连的亲近感。“我们的乐器由木材、马尾毛、竹子等天然材质构成,无需依赖电子设备扩音。演奏过程则依托于人的呼吸与肌肉力量,这显然非常地自然环保。”
捷豹上海交响音乐厅大堂的艺术装置《重生之树》(姜方摄)
这番洞见源于他深刻的行业观察与自省。萨洛宁直言不讳地指出,他曾经看过艾德·希兰的演唱会,而一场大型流行演唱会所消耗的能源,足以支撑芬兰一个中型城镇整整一年的用电量。面对如此悬殊的对比,萨洛宁流露出对年轻一代的歉疚:“我们这代人,给地球留下了太多棘手的难题。”为此,他身体力行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创办了以生态为主题的“波罗的海音乐节”——艺术不止于呈现美,更可以成为唤醒生态意识的号角。
谈及此次MISA开幕音乐会曲目德彪西的《大海》,萨洛宁的解读亦蕴含生态隐喻:德彪西的音乐如梦似幻,追求意境而非完美结构。他特别强调弦乐需呈现“透明感”,突出木管的精致细节,避免声部间的音量竞争——这恰如一种生态智慧:克制与平衡,方能各美其美。
当被问及芬兰何以成为指挥家摇篮,萨洛宁将其归功于平等开放的音乐文化土壤:指挥不被神化,只是音乐的合作者;国家体系确保贫困儿童也能接触音乐教育;乐团乐于给年轻指挥试错空间……这些理念,与他对生态责任的思考遥相呼应——唯有平等互助、长远担当,方能成就健康生态。
7月1日第一场音乐会已奏响,接下来至13日国内最靠谱的配资公司,11支音乐团体、近50位指挥和独奏、300多位海外艺术家以及2500多名学生将轮番登上本届MISA的舞台,包括29场线下演出和24场线上直播,以及11场全城交响活动、工作坊、公益骑行等多元延展活动,将陪伴市民度过有MISA陪伴的第16个盛夏。
一鼎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